據統計,我國每年農業灌溉總用水量在3600億立方米左右,化肥施用總量在5700萬噸。長期以來,缺水與肥料的不合理使用是制約我國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。
目前,國際上先進的節水農業技術,每立方米水生產糧食已超過2公斤,而我國平均不足1公斤。我國化肥用量雖然居世界首位,但化肥利用率平均僅為30%,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。水肥一體化技術已經被許多發達國家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中,在以色列,90%以上的農業實現了水肥一體化,但是我國的水肥一體化還在初級階段。
水澆少了,化肥上少了,影響糧食產量?
很多種植戶擔心,水澆少了,化肥上少了,會不會影響糧食產量?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表示:“實現數據和理論研究都證明,節水減肥與增產是能夠同步實現的。”他說,要實現這一目標,需要在農業生產中推廣很多技術,其中水肥一體化是關鍵的技術。通過節水減肥,提高水分和養分的利用率,使有限的水、有限的化肥能更好地促進作物生長。
水肥一體化可讓作物剛好“吃飽”
水肥一體化技術具有節水、省工、高效等特點,可輕松進行配方施肥,有效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。在實際操作中,將水溶肥溶解在灌溉水中,借助壓力系統由管道輸送到田間每株作物根區,灌溉與施肥可同步進行。
對比傳統施肥,水肥一體化的突出優勢在于可控管道系統。用戶按作物的所需配好肥液,可隨時、隨量給作物供水供肥,方便高效。使用時,建議農戶采用“少量多次”的施肥方式,讓作物一直處于剛好“飽”的狀態。作物‘餓’當然會因缺乏營養而生長受制,但一直‘過飽’也不一定好,造成浪費不說,土壤養分富集會導致周邊雜草瘋長。雜草挨著作物不能用除草劑,人工除草那成本可想而知。
水肥一體化為什么勢在必行?
水肥一體化是一次農業生產方式的革命,由土壤施肥向作物施肥轉變。
據國內水肥一體化研究的權威學者、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作物營養與施肥研究室張承林教授研究,灌溉施肥體系比常規施肥節省肥料50%~70%;同時,大大降低了設施蔬菜和果園中因過量施肥而造成的水體污染問題。水肥一體化能提高養分利用率,減少肥料施在較干的表土層易引起的揮發損失,既節約肥料又有利于環境保護。所以水肥一體化技術使肥料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。由于水肥一體化技術通過人為定量調控,滿足作物在不同生長期的養分需求,減輕缺素癥狀,因而在生產上可達到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均良好的目標,在實施過程中達到了水肥均衡、省工省時、減輕病害、控溫調濕和節水省肥的效果。
為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,我國提出嚴格控制農業用水總量,大力發展節水農業;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,實施化肥、農藥零增長行動;實現畜禽糞便、農作物秸稈、農膜基本資源化利用的發展戰略,并提出到2020年我國實現化肥農藥施用量零增長,因此水肥一體化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。